每個人的飲食喜好都不相同,有人說和我們居住的飲食環境有關,有人說和我們以往對食物的看法有關,有人說是個人生活和健康形態的選擇。當然上面幾點壹定有影響,但專家告訴妳,基因才是最早期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感官認知。
我們的舌頭和鼻子分怖了專門感知食物味道的感受器。這些受體是獨特的,特定的受體只會檢測出特定的營養素和香味。
例如甜味受體只能檢測出甜味,不會檢測出苦味,反之亦然。我們進食壹洋食物,大腦就會結合味覺和嗅覺的受體訊號,形成壹個味道。這個味道加上我們過去的進食經歷,例如辣椒的燒傷感,薄荷的冷卻感等等,令我們可以分辨食物之間的差異。
人類味覺有35個受體來檢測甜味、鹹味、酸味、苦味等。而人類嗅覺就有400個受體來檢測氣味。受體蛋白由人類的DNA編碼指令產生,每個人的DNA編碼都存有差異,以致每個人對味道、氣味的認知都有不同。就好像同款香水,有人覺得很好聞,是香味,有人覺得難聞,是臭味。
香菜也是很好的例子,研究發現嗅覺基因OR6A2對醛類 (aldehyde) 物質十分敏感,而香菜就含有大量這種成份。
科家研究指出有此基因的人群吃了香菜,他們會吃到肥皂、泥土、或是蟲的味道,味道因人而異。不過研究指出,香菜的喜惡不只取抉於遺傳基因,後天因素亦能有壹定影響,因此即使天生討厭香菜,這也是可以經後天扭轉過來的。